山东济南府有个月牙村,村东头的破庙里,住着个小伙子,姓赵名栓柱。二十岁出头,爹娘走得早,一身力气没处使,靠着给村里人打零工过活,吃了上顿没下顿。
栓柱人如其名,像块老槐树桩,憨厚结实,心眼却比谁都亮堂。有回帮地主家割麦子,地主家的小孙子掉进水井,是他跳下去救上来的,地主给的赏钱,他分了一半给更穷的邻居。
这年夏天,雨水多,地里的活少,栓柱就去镇上的码头扛活。码头人多眼杂,三教九流都有,他却从不贪小便宜,给多少工钱就干多少活,雇主都爱找他。
这天傍晚,扛完最后一船货,栓柱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回走。路过镇子口的老槐树下,脚底下踢到个硬东西。他弯腰捡起,是个油布包,沉甸甸的。
解开一看,里面竟是一锭五十两的银子,还有几件珠光宝气的首饰,少说也值几百两。栓柱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,心跳得像擂鼓。
他左右看了看,没人。揣着银子走了几步,心里却不踏实。这钱要是自己留下,能盖房娶媳妇,再也不用挨饿受冻。可转念一想,丢钱的人肯定急坏了,说不定是救命钱。
栓柱咬了咬牙,又回到老槐树下,坐在石头上等着。天渐渐黑了,蚊子嗡嗡地围着他转,他却一动不动,眼睛盯着路口。
直到半夜,才有个老汉急急忙忙地跑过来,一边跑一边喊:“我的银子,我的银子呢?”栓柱站起来:“大爷,您丢了银子?”
老汉见他手里拿着油布包,眼睛一亮:“是我的,是我的!小伙子,你拾到了?”栓柱点点头,把包递给老汉:“您看看,少没少东西?”
老汉颤抖着手打开包,见东西都在,眼泪掉了下来:“谢谢你啊,小伙子!这是我给儿子治病的钱,要是丢了,我儿子就没命了!”
原来,老汉姓周,是邻县的,儿子得了急病,他东拼西凑,才弄来这些钱,想带儿子去济南府看病,路过这里歇脚,不小心把包丢了。
周老汉非要把一半银子分给栓柱,栓柱说啥也不要:“大爷,这是您的钱,我不能要。谁丢了东西都着急,换了别人也会还给您的。”
周老汉见他实在推辞,只好作罢,记下了栓柱的名字和住处,千恩万谢地走了。栓柱回到破庙,虽然累得够呛,心里却热乎乎的。
过了半个月,栓柱正在地里帮人除草,村里的王婆气喘吁吁地跑来:“栓柱,快回家看看,城里来了大官,说要找你!”
栓柱纳闷,自己从没认识过大官,咋会有人找?他跟着王婆回到破庙,见门口停着辆马车,车旁站着个穿着绸缎衣裳的中年人,还有几个随从,周老汉也在其中。
中年人见了栓柱,拱手道:“这位就是赵栓柱小兄弟吧?在下周明远,是周老汉的儿子。”栓柱这才明白,周老汉的儿子,竟是济南府的富商。
周明远说,他的病多亏了那些钱,及时请了名医,才捡回一条命。他爹把栓柱拾金不昧的事告诉了他,他特地来道谢。
周明远拿出一百两银子,递给栓柱:“小兄弟,这点心意你务必收下,不然我心里不安。”栓柱还是想推辞,周老汉拉住他:“小伙子,这是你应得的,别客气。”
栓柱只好收下了。周明远又说:“我看小兄弟是个实在人,我在济南府开了家粮铺,正好缺个可靠的掌柜,你愿不愿意跟我去?工钱我给你开双倍。”
栓柱听了,眼睛一亮。他早就想走出村子,干点正经活,这可是个好机会。他连忙点头:“愿意,愿意!多谢周掌柜提拔!”
跟着周明远去了济南府,栓柱把粮铺打理得井井有条。他记性好,谁家欠了多少粮,啥时候该还,记得一清二楚。他为人实诚,卖给百姓的粮食,从不缺斤短两,粮铺的生意越来越好。
周明远很赏识他,不仅给他涨了工钱,还让他管着两家分店。栓柱省吃俭用,把攒下的钱,在月牙村盖了三间瓦房,总算有了自己的家。
这天,周明远请栓柱去家里吃饭。周家是大宅院,雕梁画栋,十分气派。饭桌上,周明远的女儿周月娥也在。
月娥十八九岁,穿着淡紫色衣裙,梳着流云髻,眉眼清秀,举止端庄。她听说了栓柱拾金不昧的事,心里早就对他有了好感,见他虽然穿着粗布衣裳,却谈吐得体,不卑不亢,更是心生爱慕。
栓柱见了月娥,心里也有些慌乱。这姑娘就像画里走出来的一样,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女子。
周明远看在眼里,心里有了主意。饭后,他把栓柱叫到书房:“栓柱,我看你是个好小伙,我想把月娥许配给你,你愿意吗?”
栓柱愣住了,以为自己听错了:“周掌柜,您……您说啥?我就是个穷小子,哪配得上月娥姑娘。”周明远哈哈大笑:“我看中的是你的人品,不是你的家底。月娥也喜欢你,这事就这么定了。”
栓柱激动得说不出话,连连点头。
成亲那天,周家陪嫁丰厚,光是箱子就抬了十八个。栓柱穿着大红喜服,骑着高头大马,把月娥娶回了月牙村的新家。村里人都来道贺,都说栓柱是好人有好报。
婚后,月娥不仅没嫌弃村里的日子,还跟着栓柱下地干活,学着纺线织布。她知书达理,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帖帖,对邻里也十分和善,村里人都夸栓柱娶了个好媳妇。
周明远见他们过得好,又把城里的两家粮铺交给栓柱打理。栓柱诚信经营,童叟无欺,没过几年,就成了济南府有名的粮商,家里的田地、铺面越来越多,成了名副其实的富人。
可他没忘了本,常常接济月牙村的穷苦人。村里的路坏了,他出钱修;村里的孩子没钱上学,他出钱盖学堂,请先生。
有人问他:“栓柱,你现在这么有钱了,咋还这么实在?”栓柱笑着说:“我能有今天,全靠当年拾金不昧,做人不能忘本。”
月娥为栓柱生了两个儿子,一个女儿。栓柱教孩子们读书识字,更教他们做人要诚实守信,乐于助人。孩子们都像他一样,心地善良,为人正直。
周老汉和周明远常常来看他们,一大家人聚在一起,其乐融融。周老汉总对人说:“要不是栓柱心善,我儿子早就没了,我们家也不会有今天。这真是善有善报啊。”
有年大旱,地里颗粒无收,不少百姓饿得啃树皮。栓柱打开自家的粮仓,开仓放粮,帮助百姓度过难关。济南府的知府听说了,还亲自给他送了块“乐善好施”的牌匾。
栓柱把牌匾挂在大门上,心里却很平静。他对月娥说:“钱财都是身外之物,能帮到别人,才是最要紧的。”月娥点点头:“你说得对,我支持你。”
多年后,栓柱成了济南府的首富,却依旧保持着憨厚朴实的本性。他的儿子们继承了他的家业,也像他一样,诚信经营,乐善好施。
月牙村的人,只要一提起赵栓柱,就竖起大拇指。“那可是个大好人,”老人们常对孩子说,“当年他拾到那么多银子都不动心,才有了后来的好日子。你们要学他,做人要老实,不能贪小便宜。”
栓柱和月娥都老了,他们住在月牙村的老宅里,看着孙子孙女在院子里玩耍,心里满是幸福。
“老头子,还记得当年在老槐树下等失主的事不?”月娥靠在栓柱肩上,笑着问。栓柱点点头:“咋能忘?那可是我这辈子最对的一件事。”
月娥说:“是啊,要不是那件事,咱们也遇不上。这就叫善有善报。”
夕阳下,老两口的身影被拉得很长。他们的故事,也在济南府一带流传了很久,告诉人们:做人要诚实守信,拾金不昧,善良的人,终究会得到福报。
就像赵栓柱,从一个穷小伙,靠着自己的好心肠,不仅收获了财富,还赢得了爱情和尊重,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对象。而这份福报,也会一代代传下去,温暖着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。
上一篇:对答案!25年成都零诊试卷、答案来了!附往年划线、一分一段表
下一篇:没有了